现场采访是在新闻事件现场,新闻记者结合现场观察对新闻当事人和目击者的采访。通过现场采访让受访者用直观的语言、动作表达出当事人的思想、活动和感受,使新闻更加具有生动性、真实感和感染力。现场采访是广播电视最好的表现形式之一,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经常需要运用现场采访的方式。但是一些刚入行的新闻记者往往运用不好现场采访方式,在采访时不知何时该用现场采访、采访时选择哪些采访对象、提出哪些问题。在几年的采访实践中,我也多少总结出一点现场采访的心得,找寻到一些现场采访的技巧。
1.采访前确定采访主题,根据主题需要确定采访对象和问题
现场采访是为采访的主题服务的,是使主题更加明确、表达更加合理的一种方式,所以在采访前一定要弄清楚采访的主题。新闻记者采访某一新闻事件,得对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结局有个初步的预判,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哪个环节需要现场采访、需要采访哪些人物、提哪些问题,这些都要有个初步的设计。对采访中较为抽象不易用画面表达的部分,比如思想观念、理论问题、心理活动和过去了的事情等,对这些内容采用对采访对象现场采访的方式。有了这样的初步设计,再根据采访现场的实际情况,能很快确定受访者,提问也能更加简洁易懂、准确到位,拍摄内容也会更好地与现场采访相补充和映衬。对于刚刚从事新闻职业的记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在采访前做足功课,把拟采访的主题、内容、人物、问题列出提纲,以避免在现场手忙脚乱和疏忽遗漏而错失采访时机。
2.根据不同采访对象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
新闻事件的不同性质、受访人与事件的不同关系和现场的实际情况等,直接影响着现场访谈的重点、提问的方式。类似一些政策性、知识性、导向性的新闻采访,采访对象多选择一些政府机关、行业部门或者是科研院所等一些权威人士,采访的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解读方面。提问问题注重严肃性和专业性对象技巧的谈,语言简练,稳重大方;而对一些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新闻事件,采访的对象一般选择普通群众,采访的重点主要是一些实践和感受。在提问的问题和方式上,尽量通俗易懂、亲近自然,让人易于理解,同时也拉近了与受访者的距离,更易获得好的采访效果。
3.选择适当的采访场合和时机
现场采访的场合和时机也很重要,正确的场合时机能够得到满意的采访效果,丰富采访的内容,反之可能使采访失败或者影响到整个采访。现场采访注重现场感,所以尽量选择在运动中或者现场环境特征较为明显的场所进行采访。但采访时切记不能干扰到受访者的正常工作,尤其是在抢险救灾或者紧急事件处理的过程中。比如我们在应急事件的采访中,一定本着不影响应急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场合的选择要在不妨碍应急人员工作为前提,时机的选择要在对方有闲暇的时候采访。正确的场合和时机的选择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打铁看火候一样,新闻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也一定掌握好这个“火候”,不能在忙的时候添乱,不能在不合适的场合问不合适的问题。这样才能使现场采访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更好地展现新闻事实服务。
4.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打开采访对象心扉
现场采访是用采访对象的语言直接反映新闻事件,但是在采访活动中经常会遇到采访对象不配合或者配合不好的情况,所以在现场采访前,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尤为重要。有些公职人员因为怕言多有失,往往不愿接受采访,必要的时候要申明记者采访的权利和作为公职人员需要接受舆论监督的义务。但在这样的表述中一定做到有礼有节,避免形成新闻逼视,尽量用艺术的语言营造出轻松的谈话氛围,使对方放下顾虑,接受采访;有些受访者对自己的表达缺少信心,不愿接受采访,这样的时候可以适当进行引导,并用受访者的说话方式与其交流,增强他的信心,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话说事实;还有些受访者因为处境困难,存在自卑心理,不愿意接受采访,这样的时候最需要记者俯下身来(小兔情感挽回老师 微信:ke2004578),站在受访者的角度,真正关心他的处境,从他的处境出发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与他平等交流的同时明确恰当地提出问题,让他自然地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常在与受访者的交流中,“拉家常”是个很好的办法,年轻的记者尤其要学会与受访者“拉家常”,这样有助于与受访者建立良好的沟通。
总之,进行现场采访需要重视上述因素,事前做好计划,恰当把握时机,选择好采访对象,善于从受访者的身份和处境出发,适时合理地提出问题,营造出融洽的谈话氛围,争取他们合作或促使其如实回答问题,使现场采访表现出现场感和感染力,发挥出它的优势作用。现场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是新闻记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我们还需要从不断的新闻实践中探索、发现,积累出更好的采访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党的新闻事业,服务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