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在搭乘地铁公交这类通勤工具时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冷不丁跟人搭腔都会被认为是动机有问题甚至神经不正常。
我以前也是一上地铁就埋头看书,因为目光要是随处游走和别人对上就不好了。
但是,如果正是这条规矩让每天的通勤时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开心的时光呢?今天我就来说说为什么地铁上人们互相都不说话?而实际上如果在地铁上和陌生人说话会让我们获得更多快乐呢?
地铁上不说话,其实是通过装死来保护自己。
每到上班高峰期,无论地铁上多挤,乘客彼此之间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即便靠得再近,除了迫不得已说一句“你别挤我呀”或者“往里面走走”,死也不开口说话。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沃尔特·坎农曾对在被大量陌生人包围时人们心理境况的问题进行过研究,在他看来这种情境会让人产生紧张情绪,并激起人内心的恐惧,由此产生一种类似小动物受到惊吓时所作出的行为:装死。
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在遇到危险时除了产生“战斗”的反应本能,还有另外一种反应就是开启冷冻模式。当我们被一大堆不熟悉的人包围,这是危险的信号,而我们又无处可逃,因此通过拒绝这群人的存在来“装死”。
这种行为会被放大,尤其是当我们在一群人当中时,我们会模仿别人的所作所为,因为这样会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力,从而更“安全”。
如果说坎农教授的观点过于生理学了,这里有一个生动的案例。芝加哥通勤铁路在乘客中做了一项调查,有84%的人表示,他们喜欢完全安静的、没有任何交流对话以及其他声音的车厢。因为这个调查结果,芝加哥通勤铁路在列车上试运行了这样的“安静车厢”,还收到广泛好评。
通勤是日常活动中最不开心的时间。
早在2004年就有研究指出,通勤时间是人们日常生活所有活动中包含积极情绪最少的。
上文所提到的“装死”,可能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这种假装他人不存在的行为实际也是很伤人。
避免与他人产生眼神接触是我们经常做的事,看起来也是无害的,但是美国普渡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在街头展开的实验调查表明,像这种看人当没看到的行为,实际上会让人感觉到被孤立或冷落。即便是陌生人,在相遇时的眼神交流会让人对自己的存在感有更积极的感受。
当然,眼神实在是一个复杂的东西,除去各种文化差异,也有研究表明有些眼神不知为何又会强到让人想落荒而逃。
除此之外,在地铁上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思绪万千飘散也是导致我们不开心的原因。美国一位专门研究人类快乐的成因和本质的学者MattKillingsworth做过一个实验。受访者每天会不定时收到短信询问自己当下的情绪状况。数据表明,人们“走神”之后,会比专注自己正在做的事时,更容易感受到不快乐,无论走神时想的东西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而这一点在通勤时更为明显。
或许试着跟陌生人说话会让你更开心。
似乎大多数人都和芝加哥乘客一样,认为自己独处而避免与他人产生交流会让自己更快乐,但我要告诉你,这种对自我情绪的认知可能是错误的。
美国有两位行为学家对此展开了实验,他们把乘客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乘客上地铁后跟身旁的乘客对话,而另一组乘客则墨守成规不说话。
实验开始前,乘客们大多认为中规中矩的不交流乘客会比有“任务”在身要去主动攀谈的人获得相对开心的体验,因为其实他们都认为找话题开始聊确实蛮难的,而且认定别人根本不会理他们。
但实验过后结果却相反(小兔情感挽回老师 微信:ke2004578),选择“搭讪”的乘客的反馈比不“搭讪”的要积极正面得多。而那些被搭讪的乘客在接受访问时也没有表示厌恶情绪。
研究还发现,很多人认为我们开不开心只和很熟的人才有关系,而和过客的关系才不会影响我们一丝一毫,但实际上与关系链比较弱的人交流带给我们的快乐至少和熟人一样多。
造成这种结果的其中一个理由是,我们在对待陌生人事往往倾向于把自身和善的一面表露出来,而我们做出的这种令人愉悦的行为火车上搭讪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会消减我们自身不好的情绪。
所以,看完今天这篇百科,试着在路上跟陌生人搭讪吧。
“姑娘,这块砖头是你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