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人晓得如何利用时机提出告别,他们的告别往往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又达到交际的目的。”——戴尔·卡耐基
在人际交往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习很多关于交谈的技巧方法。这些技巧方法会让我们健谈起来,而且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知识储备,也可以让我们对于任何话题都能侃侃而谈。
这种交流的方式的确充满魅力,而且很有艺术性,可以让我们快速赢得他人的喜欢。
但大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会沉迷在自我的“演绎”当中无法自拔,一方面是受众对象给予的崇拜反应让他们油然而生出无比强烈的成就感吊胃口的聊天技巧,这种成就感会冲击他们的理智,因而更加卖力地“表演”。
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学艺不精”,掌握不好谈话的节奏和“火候”,以为只要对方不叫停自己就可以一直说下去。
甚至此前我还听到过把“我可以一直说两三个小时”当作自己炫耀资本的观点。
事实上 ,在跟人交谈的时候,即便对方跟你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也要控制好交谈的时间和节奏。一方面是要为对方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你的人际关系更融洽。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卖关子”的方法了。
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先生提出过“告别的艺术”的说法,大致意思就是要在跟他人交谈兴致正浓的时候告别,这样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实这种说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卖关子”,或者叫“吊胃口”。
这种“卖关子”吊人胃口的方式,从理论上来说确实能够让我们在他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但如果你运用的方法不当或者过分“吊胃口”,那么在别人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就会是负面的不良印象。
深刻确实是深刻了,但这并不利于你的人际交往,甚至会适得其反。
所以我们在“卖关子”时,需要“适度”,不可过分。
我总结了以下3种适度“卖关子”的方法,可以让你既能达到吊胃口的目的,又能促进人际关系的融洽发展。
养成“两点一线”的说话习惯
我们在跟人交谈时,要把控好节奏需要注意两个因素:时间和逻辑。
如果只是普通拜访,我们在跟对方交流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半个小时,除非你们提前有约定好交流时间。
为了能够让我们在半个小时内把事情讲清楚,而且还要运用上“卖关子”的方法,那么就对于我们说话的“逻辑”有较高要求了。
语言逻辑在我看来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你只需要有一套自己的说话“公式”,然后把这套公式运用熟练形成习惯,那么你在面对任何话题或者场景时都能够有逻辑地说话。
我把这套说话“公式”取名为“两点一线”,也就是把你要描述的事情拆分为3个要点。
前两个要点是一种“铺垫”,要讲清楚你的目的,给对方的好处和事情的重要程度;而之后的一个要点则是一种“线索”,也就是“卖关子”的核心。
这个“线索”是你前面所有铺垫的“结论”,如果对方对你的结论很有兴趣,那么就会期待你继续讲下去。此时你的“戛然而止”就会让对方忍不住跟你约定下一次交流的时间,于是就达到了你交际的目的。
而要是对方对你的结论并无任何兴趣,那么这时候停止交流,一方面不至于浪费双方的时间,另一方面也给对方留下了懂得“适可而止”的好印象。要是有下次约谈的机会,至少对方不会很反感你。
无论如何,对于我们人际交往都会是利好的结局。
学会“欲擒故纵”的说话技巧
侃侃而谈固然能够让人对你产生喜欢,可要是你“毫无休止”,那么就会让人对你心生厌烦之感。
所以我们不妨学习一下“欲擒故纵”的说话技巧。
“欲擒故纵”,出自《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意思是说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事实上,人在接受一个新的事物或者观点时,都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在交流的时候,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之所以会跟他人交流时侃侃而谈,无非就是企图通过以自己的知识理论和实际经验为依据,以语言魅力为载体来获得他人对自己观点的认同。
但由于人接收到一个新的观点后,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自我消化,才能逐渐从心理和行为上接受。
因此,在人际交往时,我们要牢记“欲速则不达”的真理。
当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巧用“欲擒故纵”的技巧来“卖关子”,使对方对你的观点更加认同,从而达到我们交际的目的。
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当你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把自己观点进行一定程度的表达之后,借故特意停止之后的关键“结论式”陈述。
于对方而言,会造成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且因为你的观点缺少了非常关键的元素,所以这种“卖关子”的方式会让对方将思考的点放在你的“未说之话”上,而不是全面地去冷静分析你的全部观点。
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会让对方忍不住想要尽快跟你约下一次交流的时间,还因为考虑的点集中在你的“后续”上,所以会更容易接受你整体的观点。就好比旧时说书先生常用的“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
一来二往之下,你们之间的交际关系就会越来越融洽了。
毕竟俗话说得好,“一回生,两回熟”嘛。
运用“引而不发”的说话方式
孟子曰:“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简单解释就是说:教导他人就如同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并不射出箭矢,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
运用在“卖关子”的说法方式上,其实就是你要懂得如何进行“抛砖引玉”。
一方面你自己的这种“引而不发”的吊胃口方式,能够达到很好的“卖关子”效果,让对方对你产生深刻的印象;
另一方面因为你的“抛砖引玉”,还能够让对方对你所说的话更加深入地思考。
这种说话方式,在无形当中会把你的交际位置放在“示范”的地位上来,对方并不会觉得你是在“吊胃口”,反而是在给予他足够充分的思考时间。
对方会认为你是在尊重他,而不是在“卖关子”。
其实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那些真正深谙人际交往之道的人通常都会在交流时适当停顿。
这个停顿的点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在一些关键的时候,刻意停下来让你情不自禁地对他此前所说之话进行思考。
往往这时候听众一方都会不由自主地说出自己对刚刚一番话的理解,并会以“求证”的态度来期待得到,跟讲话之人所要表达之意相同结果的目的。
就是说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得到对方的“认同”,以证明自己的思考方向和结论是正确的。
这种心理反应是在对方刻意引导下产生的,此时的我们就会像一个“学生”想要得到“老师”的赞同一样(小兔情感挽回老师 微信:ke2004578),被对方的“引而不发”成功吸引。
当得到肯定和认同之后,我们就会跟对方产生更加亲近的感觉。交际也就更加融洽了。
同理,如果我们运用好了“引而不发”的说话方式,那么也会达到同样的交际目的和效果。
写在最后
人际交往是需要多次来往才能达到一定效果的,任何企图想要通过一次交流就让两人关系很亲近密切的想法,往往都会事与愿违。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适当“卖关子”的方式来让对方乐于并主动跟你进行下一次交流,以便于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达到交际的目的。
就如卡耐基所言的“告别艺术”一样,“卖关子”吊胃口确实能够达到这一效果,但要是方法不当可能对方对你产生反感。
因而我们就需要通过“两点一线”、“欲擒故纵”和“引而不发”这三种适当“卖关子”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
这三种方法既可以达到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还能“吊胃口”,还可以让对方并不觉得你是在“卖关子”。
这种情况下,你给对方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正面的、良好的,就能够让你们之间的关系往更融洽的方向发展。
这不就是我们进行人际交往的目的所在么?
—END—
本期话题:你会反感那些“卖关子”吊胃口的人吗?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