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波顿是近30年来广受欢迎的杰出电影人,一个伟大的矛盾结合体,他以独特的黑色幽默、华美而怪诞的奇幻风格以及高度原创性的故事称道至今,在电影、动画和游戏领域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他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视觉化表达衍生出“波顿风”这一专有名词,他让哥特风从小众艺术形式跃升为一大风格类型。
美国著名导演蒂姆·波顿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伯班克。他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奇幻、黑暗的故事讲述而闻名。其作品常常充满怪异、夸张和幽默,因其独特的视觉艺术风格和非常规故事主题的选择备受赞誉。
从很小的时候起,波顿就表现出了对怪异和怪异的兴趣,这种兴趣推动了他在电影行业的探索。他在加州艺术学院学习时得到了迪士尼的奖学金,这是用来赞助给年轻动画人以帮助他们成就梦想的基金。他从事动画工作,并在华特迪士尼工作室担任动画师。
第一部作品是定格动画短片《文森特》,获得了评论界的好评并且获奖。拍摄了他的首部长片《荒唐小混蛋奇遇记》(家庭喜剧)(1985),此后拍摄了《阴间大法师》(1988)说的是麦特兰夫妇因车祸而丧生。不过他们没意识到已经死了,“两人”像没事人儿似的又回到了家里。此后“两人”与新搬来的戴慈夫妇为房子斗法,产生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内容有些荒诞不经,让我想到了尤内斯库、贝克特的话剧,片子没有真实故事,故事也没有任何蕴意。本身故事没有任何蕴意。导演将喜剧、幻境、和恐怖元素融合起来,别开生面。接着他得到华纳公司投资的电影《蝙蝠侠》的拍摄机会,并因此一鸣惊人。
《剪刀手爱德华》成为1990年假期最受欢迎的电影。进入新世纪他又指导了一部讲述父子温情的艺术奇幻电影《大鱼》(2003),影片由伊万·麦克戈雷格、阿尔伯特·芬尼主演,这部电影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波顿最个人也是最投入感情的一部作品。
奇幻冒险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在2005年上映,该片根据罗尔德·达尔的同名儿童小说改编。故事围绕小男孩查理巴克莱展开,他获得了一张金票,可以参观巧克力制造商威利旺卡的神秘巧克力工厂。
该片以其独特的视觉想象力和导演的个人风格而闻名。蒂姆·波顿巧妙地运用色彩缤纷的布景和服装设计,创造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特效和动画增强了神奇的氛围,让观众沉浸在充满奇迹和神秘的巧克力工厂中。
蒂姆·波顿的拍摄手法也让影片独具特色。他用变形的形象和夸张的人物表演,通过化妆和服装设计来凸显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他巧妙地利用特殊的镜头和角度来突出人物关键时刻的表现,使人物更加生动有趣。
在叙事风格上,影片采用诙谐幽默的手法,通过滑稽夸张的手法给观众带来喜剧效果。剪辑和镜头变换的运用使得喜剧效果更加连续流畅。荒诞怪异的情节强化了影片的幽默感,给观众带来了愉快的观影体验。
2010年3D奇幻冒险片《爱丽丝梦游仙境》他将刘易斯·卡洛尔的名作再次演绎,其间奇妙的特效镜头则随处可见,壮美的仙境景色与奇妙的生物,令观众目不暇接, 蒂姆·波顿的声誉也到达了顶峰。
我对蒂姆·波顿的了解是从《大鱼》开始,影片中奇诡的想象和玄幻的画面,将人引到生命不可思议的哲思状态。这部改编自丹尼尔·华莱士同名小说的影片,主要表现了威廉·布鲁姆渴望了解父亲的一段心路历程。他的父亲总是将自己的经历讲成富于传奇,近乎神话。
当他成为一名法国记者,娶到一位美貌摄影家妻子,也将成为人父,他怀着对父亲的期待和质疑,决心寻找父亲人生的真正轨迹。难以说清父亲是否在杂技团打杂过,父亲曾否浪漫地站在摆满黄色小兔花的楼下向母亲求爱。儿子在帮助母亲收拾阁楼时,发现父亲的有些话是真实的,在海军服役,后来做了四处奔走的商人、销售过机器设备。其实威廉·布鲁姆的父亲只是个不成功的商人、很爱自己的妻子,他讲过自己到幽灵城镇并拯救它的奇特经历,不过是从一位流浪女孩那听来的故事。
影片借鉴了阿瑟·米勒的话剧《推销员之死》,他并没有赋予威廉·布鲁姆的父亲在一个肮脏、不时琐碎的终归压抑而死的世界反复挣扎的形象蒂姆星座情感,而是让他沉浸于幻想,终结于幻想,关于“幽灵城镇”的情节,编剧做了改动,让它从虚拟化为现实,这遭到很多评论者非议,我反而认为改得别有味道,超乎于现实,将现实还原,也让观众生发出一种异样的情愫,人生应如童话,每个遭遇可以衍生成无数版本。其实不必寻求原委。
随后看了《剪刀手爱德华》和《理发师陶德》,这两部俨然构成了对应关系。前者是关于纯净之爱,后者关于恨和报复。故事发生的环境大异其趣,前者是绚丽的城镇,后者在晦暗的伦敦。剪刀手爱德华和理发师陶德都技艺高超,前者富于爱心缔造美好,后者则用剃刀作为杀人武器。前者是机器人赋予人性之光,机器人由于爱的催化而成为了挚情的“人”,后者则是人由于怨怼变成滥杀无辜的恶魔。前者剪刀是用来赢得好感、示爱的,后者剃刀是用来报仇泄恨的。两部电影的影像风格也是泾渭分明的,一个童话,一个哥特,不过,童话里也有黑色时刻,哥特中也有幻想的天堂。
约翰尼·德普,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中产家庭,在佛罗里达州长大。15岁时他的父母离异,这让他一度成为不良少年。在舅父的唱诗班他迷恋上了音乐,还曾经自组摇滚乐队。在1983年,为了成为摇滚歌手,他前往洛杉矶发展。同年,他与他的第一任妻子,化妆师Lori Anne Allison结婚,并通过她认识了尼古拉斯·凯奇。正是在凯奇的大力引荐下,约翰尼·德普开始踏入影视圈,走上星路。
一次偶然试镜让他与表演结了缘。他领衔主演的电视剧《龙虎少年队》播出后,迅速成为美国青少年的偶像。1984年,约翰尼·德普进入电影圈,在恐怖片《猛鬼街》中饰演角色,其后他塑造了很多令人津津乐道的角色,其中以《加勒比海盗》系列中的“杰克船长”最为著名。
除了演戏,约翰尼·德普在导演方面也显现出了才华。他于1997年自编自导自演了《勇气》一片,有大牌明星马龙·白兰度加盟提携,影片夺得了多项奖项,1997年的坎城影展并将它列入竞赛片,让他在好莱坞出尽了风头。
2009年德普又将小说《朗姆酒日记》搬上了银幕,自导自演。最近他再次导演电影,新片名为《莫蒂里安尼》,讲述意大利画家、雕塑家阿美迪欧·莫蒂里安尼的故事。
《理发师陶德》电影剧照
在过去三十年里,导演蒂姆·波顿的“男缪斯”是约翰尼·德普,从散发着哥特鬼魅气息的《剪刀手爱德华》,到另类古怪的《断头谷》,从绚丽斑斓的《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到阴森鬼魅的《理发师陶德》,其它作品还有《爱丽丝梦游仙境》、《黑暗阴影》,他们有过数次亲密无间的合作,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佳作。。另外还得提一下他的御用配乐师丹尼·埃夫曼很恰当地位演员表演增添情感的铺垫,并有效地设置氛围推动剧情走向,为影片镀上了一层暗黑的情调。
他的“女缪斯”,是他的妻子海伦娜·伯翰·卡特,这位英国女演员在长达50年的演艺生涯中,她在许多独立电影和高价值商业大片中扮演过主角,并为她赢得了其他演员们只能梦寐以求的赞誉,从影以来,海伦娜一共赢得了九次金球奖、四项黄金时段艾美奖和两项奥斯卡提名,这些荣誉足以证明了这位偶像是一位至高无上的艺术家。
海伦娜·伯翰·卡特
她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伯翰·卡特是知名银行家,母亲爱琳拥有贵族血统,爷爷则拥有男爵爵位,再追溯上去,海伦娜外婆的父亲还担任过首相,至今让她最难忘的事情就是每周被父母安排去家族的庄园,反复观看往昔家族荣光的幻灯片,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她的贵族气质,但是父母的希望显然落了空,海伦娜另辟蹊径走上演员的路,并在18岁时出演了自己的处女作。
海伦娜·伯翰·卡特是在拍摄2001年的电影《人猿星球》时遇到了导演蒂姆·波顿,那时她就已经有了一个家庭破坏者的名声,因为蒂姆当时的女友,女演员丽莎·玛丽也出演了这部电影,拍完后,波顿就为了海伦娜而抛弃了丽莎。两人在一起育有两个孩子,但两人选择不被一纸婚约束缚,一直没有登记结婚。还坚持给彼此保留各自的空间,他们在伦敦买了两幢相邻的房子分别居住,中间用一间空房间相互连接,方便走动。
海伦娜·邦汉·卡特 与蒂姆·波顿合影
自从和 蒂姆在一起后,海伦娜的电影就有了无限种可能。一个是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导演,一个是善于诠释角色的演员, 联手塑造了无数经典的角色。从《决战猩球》中的母猩猩,《大鱼》中身穿巨大黑袍的巫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穷苦人家的妈妈,《理发师陶德》中为恋人痴狂的馅饼店老板娘,《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红皇后。他们相爱的13年,蒂姆的每一部影片海伦娜都有参与。
然在2014年,两人宣布友好分手,伯顿把焦点转向邦女郎伊娃·格林(她比他小了22岁),而海伦娜也不甘示弱,和作家拉伊·达格·霍尔姆博约会,也比她年轻22岁。
约翰尼·德普扮演的艾德•伍德
《艾德•伍德》作为名人传记片迥然于蒂姆·波顿其他作品,他冒险地采用黑白片,带着强烈50年B级片气质的镜头,这种风格看上去就像是以艾德·伍德的充满想象力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影片还对的《忽男忽女》(1953)、《魔鬼新娘》等片给予一种关照。
艾德·伍德(1924-1978),这位死后两年获得最终肯定是“世上最差导演”,他在好莱坞打拼的日子,从未成功过,也没有一部影片获得过票房上成绩。他拍摄诸如异装癖、僵尸、外星人、科学怪人、怪兽等怪异题材,都是一些低成本小制作,逝后被称为B级片之王。
这部传记片对于艾德•伍德的情感内容表述得轻描淡写。主线则是他与恐怖片明星贝拉·卢格西(扮演过著名的恐怖片形象吸血僵尸德古拉)结识,并建立了忘年交般的友谊,直至贝拉去世,艾德·伍德一直是他唯一的朋友。这两人友谊拍得比较感人,晚年的贝拉常年依靠毒品,陷入贫困潦倒,他虽然和艾德·伍德合作的都是些烂片,但他觉得获得真正的肯定,他也因为这段友谊而走出多年的孤独。
艾德•伍德像
艾德•伍德虽然在电影天资不高,但对电影热忱令人震动,他从没放弃自己的追梦之旅:到处跑着找投资人,苦苦哀求著名演员加盟自己的剧组,在电影院里被观众追得乱跑,鸡飞狗跳的场面,显得很搞笑,这背后的尴尬和落寞只有艾德•伍德自己清楚。蒂姆·伯顿用自己方式还原一段影史,哥特风格给了这部影片以独有的艺术气息,提升了影整体的艺术质量,也令影片的表现力大增。
蒂姆·波顿曾说过:“当我在制作一个童话时,会有一些自我矛盾,因为童话是那种很浪漫的调调,然而要在故事中表现现实并强调这一块,所以面对的则是要平衡现实与虚幻这个问题。我想这就是我那时经常觉得很头痛的地方,因为实在很难把握。”不过话虽这样说,最终他把这个问题解决得非常漂亮(小兔情感挽回老师 微信:ke2004578),创造了一个怪诞的平行世界。纵观他的作品,无疑他做到了,而且做得恰如其分。
《蒂姆·波顿的电影世界》美国电影学者艾莉森·麦克马汉作品,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我看来蒂姆·波顿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蝙蝠侠》等商业片赢得成功,激起漫画改编电影的波澜,《蜘蛛侠》、《夜魔侠》、《绿巨人》此类跟风之作,获得仅是票房而已。艾莉森·麦克马汉在自己著作中评述波顿的电影具有“新荒诞玄学”特性,就是打破学术与科学的价值体系,遵循一种模棱两可的叙事逻辑;使用令人惊讶的特技效果;叙事更依靠互文性和异叙事参照。
蒂姆·波顿将传说、神话的戏仿和嘲讽作为一种叙述体系,这种体系更接近于动画叙述体系。故事叙事退而求其次,真正有趣的是故事外叙事。这种类型的影片更契合观众心理。蒂姆·波顿的影片充盈着哥特式的画面,欲言又止的叙说方式及自然恣意的情意烘托,这些策略的运用,让他在好莱坞找到合适的位置,尽管电影公司会对其施加影响,但最终电影仍是他个人影响的结果,这也是蒂姆·波顿最为与众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