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诸多模式并非都是“经济”的。图为2018年8月6日,武汉武昌毛家巷,长江江堤上的共享单车坟场,背景是被称为“长江上最美大桥”的鹦鹉洲长江大桥。视觉中国 资料
现在共享经济非常热。很多商业模式,似乎加上共享,就变成了商业模式创新。共享单车的出现,一度让自行车这个夕阳行业变成创新型产业。国家信息中心2018年3月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2016年增长47.2%。
共享经济之所以这么热,主要的推动力量有两个。从国家层面上来说,中央领导非常重视李克强总理表示,共享经济不仅是在做加法共享经济 产权,更是在做乘法,以此可以有效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实现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增长点。从市场层面来说,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这些新兴工具,原来的闲置资源有渠道和机会得到利用。
一、什么是共享经济
事实上,共享经济概念在中国风行之前,共享经济早已产生。比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互联网在中国进入普及阶段,从那时起,网民就开始大量共享网络资源,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的网民可以随意下载电影、音乐、小说等资源,而不会被追究侵犯版权的责任。但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提供这些免费资源的网站,大都倒闭或转型了。
共享经济的真正成型并成为商业模式,要到2014年,那时,为满足人们的打车要求,市场上出现了嘀嘀打车、快的等叫车平台公司。为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市场上又出现了小黄车、摩拜、小蓝车等共享单车,一时间,大街上满是五颜六色的自行车。为解决人们出行忘记带伞的问题,一些公司推出了“共享雨伞”项目。为解决租客短期租赁,小猪短租应运而生。类似的共享经济形式还有解决人们的专业知识问题的网站“知乎”,解决小企业办公场所问题的办公模式“联合办公”。
美国的共享经济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危机爆发后,美国人发现之前买了很多没用的东西,就把像房子、车子等类似的闲置资源租出去,以贴补家用。像Airbnb(爱彼迎)、Uber(优步)这样的平台顺势而起,并迅速发展。这些共享经济的模式,不仅仅盘活了美国人手中的闲置资源,更重要的是普及了这样一种生活理念:使用即拥有。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共享经济到底是什么,并没有形成共识。美国学者雷切尔•博茨曼(Rachel Botsman)等人将共享经济分成三类: 共享或租借平台、二手交易市场、共享技能平台。这是从共享经济的市场角度来区分的,而有“共享经济鼻祖”之称的美国女学者罗宾•蔡斯(Robin Chase)在其专著《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中认为,共享经济有三大要素,即产能过剩(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这是从共享经济必须具备的要素角度来定义的。
共享经济共享的是闲置资源,共享这些闲置资源就需要一个平台来沟通供需双方。学界和商业界理解的共享经济概念存在很大差异,共享经济也不像一些乐观者认为的那样好,对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争论也非常大。
所谓共享经济,笔者的定义是:资源拥有者将自己的闲置资源,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某种中介平台,供使用者使用,从而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样式。例如,滴滴出行(由“滴滴打车”更名而来)就是把闲散的私家车,供需要出行服务的乘客使用的模式。乘客共享了车主拥有的车的使用权,并付给车主一笔费用。这笔费用是一种租。租不仅仅包括地租和房租,凡是资源不转移所有权,只转移使用权,从而由使用者给付的费用,从本质来说,就是租,这种关系就是赁关系。,资源拥有者所获得的费用从本质来说,就是一种资源租。
和传统“劳动者-企业-消费者”的P2C路径不同,共享经济采取“提供者-平台-使用者”的P2P独特路径。共享经济利用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平台,将闲置资源的提供者和短暂使用者连接起来,实现供需的精确匹配。它不是以转移产权为目的,而是短暂出让使用权。通俗地说,共享经济倡导“买不如租”的新理念。例如,租一辆共享单车,可以省去寻找停车车位的麻烦和买自行车的成本;通过嘀嘀打车叫来快车或顺风车,可以省去买车和停车难的问题。能用来共享的资源,基本上都是那些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物品,例如出行的快车、自行车、短租办公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