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泡沫破裂之后,我们该如何反思共享经济?

近日,此前一度风光无限,却因经营不善,成为首家破产共享单车企业的小鸣单车,再度进入了公众的视野。7月1日,小鸣单车发布了《关于公布小鸣单车债权表的公告》。公告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小鸣单车已确认债务超过4500万元,其中大半都是用户未能退得的押金,总金额达2512.49万元。

对小鸣单车的债权人而言,这一消息难免令人心情沉重,但从整个市场的角度出发,一家企业的倒下算不得惊天动地的大事。毕竟,商场之上没有永远的赢家,每天都有企业初创,每天也都有企业破产。小鸣单车不过是其中平凡的一员。然而,对共享单车,乃至于共享经济这个年轻而庞大的领域而言,小鸣单车的命运,却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让人在追捧共享经济的商业热潮之中不得不冷静下来,认真反思共享经济面对的风险与挑战。

今天的人们应该都还记得,共享单车刚刚“杀”入国内市场时,得到过多少人不遗余力的赞美。当时,共享经济的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新奇而陌生。共享单车的出现,直观地给城市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因此迅速成了资本市场和舆论场上的双重“明星”。一时间,以共享单车或其他共享经济模式为要素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动辄便能揽得上亿投资。

然而,共享经济的危机,也恰恰潜伏在这种全民性的狂热之中。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最关键要素,而商品价格又和企业的盈利直接相关。这个规律适用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任何商品共享经济泡沫,无论商品再怎么新颖,也不能跳出经济学规律。然而,人们对共享经济这种模式的无条件追捧,使得大量资本以“扎堆”之势集中进入了这个新兴领域,使得种种共享经济的市场迅速进入了供应过饱和的状态。行业内的公司为了应对惨烈的竞争,不得不采取高亏损、高负债的“烧钱”方式运行。

所有人都知道,这种“烧钱”式竞争注定没有赢家,只有最能承受伤害的几家企业能够得以幸存。但是,市场和舆论对共享经济的空前追捧,使得每家企业都高估了市场最终能够容纳的幸存者的数量以及自己最终幸存的概率,而投资者源源不断地送来的资金,更是让“烧钱”的火越烧越旺。于是,共享经济就这样从一个造福公众的新兴经济模式,逐渐演变成投资者和企业“烧钱”的战场。

在这种混乱的竞争之中,共享经济的其他问题也日益显现。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共享单车过度投放,导致市容市貌受损的情况。共享单车的无序停放,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全新的难题。一些城市甚至不得不为废弃的共享单车设置了“单车坟场”。而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其他共享经济表现形式,也遭遇了大量“噱头炒作”“实用性差”的争议。这些现实问题的出现,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共享经济绝非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灵丹妙药”,而市场供应的过饱和,更是会大大强化其负面影响。对此,只有尽快让市场回归平衡与理性,才能使得共享经济获得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遗憾的是,当战场上的厮杀之声已然轰鸣到让人听不清击鼓鸣金的号令之时,让局面以“软着陆”的方式和平收场,注定只能是一种奢望。于是,小鸣单车及其用户,便不幸成了市场回归理性的“代价”。小鸣单车的资金链骤然断裂,宣告了共享经济“全能神话”的终结。小鸣单车用自己的巨额负债,告诉了投资者们“烧钱”失败的危险后果。

小鸣单车的倒下,成为了共享单车行业的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后,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先后关门,甚至连ofo这样的“始祖级”企业,都遭遇了严重的经营危机。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这当然是一个坏消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这也是市场逐渐恢复理性与正常的标志。今天,早已不会有人再把共享经济捧到无所不能的位置上,也不会再有投资者任由企业使劲“烧钱”,大打无意义的价格战。只有在这种环境下,这个行业才可能有稳定、长远的发展,而公众与政府也才能与企业进行良性的互动共享经济泡沫,逐步解决共享单车过量投放造成的次生社会问题。

今天,我们反思共享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其说是在反思某个具体的行业领域,不如说是在反思人性在市场中的弱点。共享经济也好,其他听起来“高大上”的概念也罢,终究都不可能脱离市场规律的制约,成为只赚不赔的摇钱树。不计代价地追捧新生事物,只会毒化新生事物在市场上的成长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效率损失。如今,共享单车的泡沫已然在消退,但仍有不少其他由共享经济概念衍生出来的新型行业正在发生类似的竞争,对此,后人若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共享经济泡沫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小兔恋爱宝,里面有恋爱技巧、搭配技巧、情感技巧等等,线上的方式更好的为你提供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