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分享经济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仅仅需要创业公司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和设计能力,这与事实相差甚远。Airbnb、Lyft 和 Uber 的融资额目前都达到数亿美元级别。仅仅为了推出 Fitmob,并证明它是一款适销对路的产品,我们就通过股权和风投融资 900 万美元。为什么呢?
首先,为用户量身定制产品并提供最好的“供应品”国内外共享经济,在进入分享经济行业初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分享经济平台往往需要多次补贴最好的服务提供方,让它们放弃眼下的诱惑,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在消费者需求不可预测的时候,Lyft、Uber 和 Fitmob 都不得不给予服务提供方一定的补贴,以便将它们继续留在自己的阵营。
其次,这些都是本地企业,需要针对性极强的“种子营销”(seed marketing)才能让“飞轮”运转起来。一旦你抓住了某个市场的机遇,然后再去开拓新的市场,这就像是从零开始创建一家新公司。
最后,同其他创业公司一样,在分享经济领域同样存在着对精英人才的争夺,但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除了对技术的要求外,还需要这些人具备更广泛的才能—他们需要那些了解本地市场情况的营销、物流和市场专家,同时还能与监管部门轻松打交道。开发一款应用可能投入并不大,但提供持续的高品质服务并扩大至多个市场,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共享经济的罪与爱
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人家都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智能,只有马云说:“我高兴的是571亿,几亿笔交易背后意味着信任。把钱寄给不认识的人买东西,把商品交给陌生人翻山越岭送出去。”不愧是英语老师出身,马云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把一切归功于“爱”。
尴尬的共享经济
我们是否可以相信爱的力量,这听起来是一个特别不着边际的问题,但是在现实商业世界中,还就变成一个个具体问题。私家车共享在中国遇到的麻烦,就很典型。
2015年10月底,沈阳市交通局则以“非法运营”为由,叫停了滴滴打车的专车服务。而在北京,按照《北京市汽车租赁管理办法》《北京市汽车租赁经营备案管理办法》规定,用于租赁的车辆应当由汽车租赁经营者所有,且经过车辆备案。也就是说,私家车即便是挂靠到了租赁公司名下,只要没有经过备案,仍是属于“黑车”范畴。对此,滴滴专车方面也曾多次公开回应,滴滴专车的车辆来自于汽车租赁公司国内外共享经济,并非媒体所报道的“私家车”。为了验证这一点,我每次上车都问,师傅您是自家车还是租赁公司的?得到的答案从来都是:听说也有私人车挂靠的,但是我是租赁公司的。
共享经济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人们通过互联网把闲置资源分享出去,从而实现实时交易,并以此形成人与人的连接。
当共享经济的交易对象不再是冰冷的大公司,而是鲜活的个体时,每次交易都成为一次社交行为,满载着爱与信任。就像美国拼车服务商Lyft的广告语说的:“你的朋友有辆车。”只是这件事情,在没有人与人之间基础信任的地方就尴尬了。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永远是“黑车”“无照经营”“缺乏监管”,进而有些人就直接把“黑车”和“犯罪”联系起来了,以至于我每次用易到用车或者滴滴专车的时候,家里的老人就一直在窗口探着头问,你坐这车安全吗?
美国人是怎么过来的
确实,共享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1年6月,Airbnb发生它创立以来首次恶性事故——“洗劫门”事件。一名叫作EJ的房东发现她旧金山的公寓被Airbnb上招来的房客洗劫一空。他在给Airbnb的信上写道:“他们在我的柜子上凿了个洞,劫走了里面的护照、现金、信用卡和我奶奶的珠宝首饰,不仅如此,他们又搜走了我的照相机、iPod(苹果音乐播放器)、老式电脑和装有我所有相片、日志等备份的外接硬盘。他们掠走了我的一切。”这大概是所有人对共享经济的顾虑了,没有公司作为中介,没有品牌的背书,人和人之间如何能够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