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在发生的全新的科技革命共享经济 传媒,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深化发展,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甚至颠覆性的影响,并形成了“互联网+”的时代浪潮。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首先在交通和住宿领域取得了成功,产生了诸如Uber、滴滴、Airbnb、小猪短租等典型的成功案例,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经济的巨大变革。随着共享模式的不断成熟,共享经济也不断向更多的产业领域扩散,并带来了媒介产业在创意生产、内容服务和信息传播等各个环节的相应变化,推动着媒介产业的转型进程。
共享经济的本质内涵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的1978年,美国社会学家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在两人合著的论文《社区结构和协同消费》(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就已经提出了“共享经济”的概念。两年之后的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与协同消费相类似的“产消者”(Prosumer)概念,用以指代那些为了自我满足而不是为了销售或者交换而创造产品或服务的人。但是由于当时的科技条件尚未能有效解决时空限制和信任关系的难题,因此,共享经济并没有大规模地成为现实。
直到2011年美国自由职业者联盟的创始人兼执行董事萨拉·霍洛维茨发表了一篇题为《共享经济:一场静悄悄的革命》(Occupy Big Business:The Sharing Economy's Quiet Revolution)的文章,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共享经济产生的颠覆性变革。与此同时,恰恰也就是在最近五年的时间,工业4.0革命和“互联网+”浪潮使得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逐渐产生了趋同发展、融合创新的趋势,工业4.0战略提出“软件的信息化+硬件的智能化”,使得整个人类社会有机会借助“互联网+”思维,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物质共享,从而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并催生了一大批共享经济的应用与实践。随着全球范围内一系列共享型平台的成功,共享经济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才真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
共享模式的基本特征
共享经济从微观的商业模式上,是指利用任何有价值的闲置资源、零散时间、特殊技能创造新的价值。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共享经济是一个建立在人类和物资共享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系统。社交网络和大数据推介系统帮助我们建立信任;移动支付可以解决账单问题;泛互联网使得现实中需求和供给的匹配变得更加容易和低成本。简单说来,共享经济的关键就在于对个人闲置资源的共享,并让那些需要这些资源的人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和较低的价格使用这些资源。这里需要强调的地方在于共享经济 传媒,共享经济不是免费经济,资源的所有权者在共享自身资源使其得到最大化利用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一定的回报,其理念的精髓在于让渡资源的使用权而非占有权。
共享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互助互利的经济形态,它力图通过发现产能过剩的领域并借助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实现供需平衡的经济状态。而在这个实现平衡的过程中,传媒产业尤其是其中的互联网媒介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媒介中的信息共享
共享经济已经并正在继续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未来信息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将趋于共享。在向共享时代迈进的过程中,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大量数字化媒介手段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只需要通过一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供需双方就能够即时地完成交流、互动、服务、交易等动作。这就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个体以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网络的去中心化特征则使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交互节点和传播主体,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困扰经济学领域多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全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和媒介传播技术正在将所有的智能终端设备及使用这些设备的所有个体连接进全球化的移动互联网和超级物联网之中,从而使信息和数据的生产、获取、传播、加工等边际成本无限接近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