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经济使得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加剧,地球环境迅速恶化,这些问题让人们不得不追问:私有制是否是市场经济所必须的?“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乎?”“不若与人。”(《孟子·梁惠王下》)也许,个人自由的扩展和快乐的实现并不一定要求“私人占有”,在很多情况下,“分享”会给人们带来双倍的快乐。“分享经济”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产生的新型经济形态。
近年来,在传统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基于“共有产权”的经济形态。这其中包括对居所、汽车、自行车、知识、衣物、课本等各种东西的分享和共有。“分享经济”的基本观念是:使用而不占有,不使用即浪费。这种经济形式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整合大量的闲置物品信息,并准确地提供给需求者。可以说,“短租”、“民宿”、“顺风车”等对居所和机动车的分享,都蕴含着这一理念。2016年底开始流行的“共享单车”,其名称就直接反映了分享经济的意涵。事实上,在不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情况下,一些传统模式也包含了分享经济的意涵,比如同一个学校的学生对课本的循环利用,一些慈善机构组织对旧衣物的循环利用等。总之,“分享经济”使得大量被私人占有的闲置资源,以低价提供给真正需要的人。占有者不需要,而需要者不占有,这就是分享经济要解决的矛盾。
在互联网时代,在各种信息可以迅速而准确传播的技术背景下,人们之间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分享”得以实现。借助于“分享经济”,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用买车,也不用为抢车位而烦恼哲学 共享经济,同样可以天天坐着“顺风车”或“专车”去上班;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并不需要在海南三亚拥有一套海景房,就可以通过“短租”而在碧海蓝天下度过愉快的假期;年轻人在城市漫步时,可以借助“共享单车”代步;借助“民宿”,越来越多的人得以实现在世界各地旅游的梦想,有机会体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更有甚者,在金融领域,人们还可以通过“众筹”来实现自己的计划和愿望。总之,“分享经济”在大大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大大扩展了人们的经验和快乐,扩展了人们实质的自由。
更重要的是,分享经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并非通过占有而达成愿望、实现自由的途径。也就是说,要达成计划和心愿哲学 共享经济,个人并不一定必须占有某些过去必须占有的东西,而只需付出较少的代价与别人“共同占有”某些东西。这一方面降低了人们实现各种计划的成本、扩展了人们的自由,另一方面也使得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别不再像过去那么深刻。在“分享经济”中,富人与穷人的差别仅限于“占有”与“不占有”,而不在于实质自由的大小。因为,即使不占有,也可以以较小的成本而实现人生目标。由此,“占有”与“不占有”的区别也就不像在私有经济中那样深刻,以致在占有者与不占有者之间形成身份和地位上的不平等。
然而,“分享经济”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像只有人们的道德素质达到较高水平时,共产主义社会才可能真正实现一样。据报道,正在兴起的“共享单车”被人们成堆地扔进河里,有些单车座位上还插着针!许多人谴责这些现象,甚至说“中国人素质太低,不配享用”。从本质上说,“分享”和“共有”的人性基础是“爱邻如己”,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箴言来自东西方最古老的智慧,分别以肯定和否定两种表达方式揭示了人类社会“利己”与“利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私有经济”中,我们“利己”太多,以致丧失了“自我”,变成了欲望的奴隶;也许现在是该考虑“利人”的时候了,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在“分享经济”中,“利人”实际上是“利己”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