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某一天,你凭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到另一座城市,住共享民宿,穿共享服装,连配饰这么个性化的物品都是共享的……生活就是做减法,先减物再减心。
作为一个新经济模式,共享经济的核心是盘活存量经济,对闲置资源进行再利用,说白了就是不必“你有我有全都有”,但求“你用我用大家用”。
共享经济的风口吹得“猪们”满天飞舞。共享单车、床铺、雨伞、图书、篮球……共享经济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先别骂中国共享经济管理,要骂就骂那些共享路上的“拦路虎”。中国离那个“即插即用”的共享生活尚远,但足可憧憬。
位于伦敦南部西诺伍德的“借物馆”(Library of Things)是最早的共享商店,创建于2016年7月。这里出借地毯清洁机、DIY设备、露营装备、厨具和潜水服等人们需要却不必拥有的东西。图/MakeChange
是什么让共享经济变了味?
一年博弈,滴滴彻底沦为了另一家出租车公司。全国目前从事网约车的司机还不足高峰期的1%,打车难、打车贵问题重现。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想必无需多说。既得利益集团搅了共享经济的好梦。
好在科技进步、商业创新还在滚滚向前。共享经济的“大筐”里,还在不断装新东西,雨伞、图书、篮球、衣服、手包、珠宝……最新被叫停的是“共享床铺”。野蛮生长本来就是民营经济的本色。
你说“共享床铺”与原来的“胶囊公寓”有何区别?区别就是共享模式和互联网平台的创新迭代。没有试错就没有文明。文明就是试错的副产品,就像一群蚂蚁找到最短路径是一只只试出来的。
共享经济的核心在于激活闲置资源的价值,是新商业浪潮的风口。共享概念顺应了市场发展和人们对便捷生活的追求,“轻生活”的随性体验迎合了大多数消费者向往的“简约而不简单”。
2017年6月4日,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郭守敬路、居里路一带,共享雨伞悄悄出现。
你说共享雨伞,不就是变相卖伞吗?押金19元,投放了没几天,雨伞就全部被人拿回家,9.9元一把的伞卖19元,没几天就卖3万把。不错,这是个经典营销案例。但人家方便了下雨回家的人,对不对?
你说这事跟共享有一点关系吗?共享的意思是每个人把自己暂时用不到的东西或服务拿出来共享,一如Uber、Airbnb和起初的滴滴那样,现在的共享是挂羊头卖狗肉,名不副实。别较真,这事就是共享。那公交车应该叫共享大巴,网吧叫共享互联网,公共洗手间叫共享厕所,餐馆叫共享美食城,迪士尼应该叫共享游乐场。对的,共享经济就是原来商业模式加上互联网。
让大家不爽的是那些妨碍大家共享的“拦路虎”。因为共享经济来了,原本的利益集团的奶酪被动了,用各种条条框框绞杀之,以监管之名,行垄断之实。且看看滴滴的下场。
共享不好吗?广州的租售同权,颇有点共享学区房的意味。广州出台新举措,只要符合条件的租房人,未来可以与业主一样,其子女享有同等就近入学的权利。这事很像共享的地方在于,学区房的主人把自己不需要的房子租给需要入学的租房人,这样租房人就可以享用到最好的教育资源。你瞧,教育公平不是又在向前推进一步吗?当然,要等着瞧。共享经济,包括租售同权是改革诚意的试金石。
共享经济并不是第一个“伪风口”
共享经济已经成为2017年最热的词之一,一个最热的风口,也有人称之为“伪风口”。我告诉你,这些都没什么。所有的泡沫比起炒房子来讲都不算什么。炒房子炒掉了一个民族踏踏实实干实事的心气儿。假如共享单车解决了大城市的出行问题,假如随之而来的共享雨伞、篮球、家具、充电宝等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有点泡沫也没什么。这些创业项目的倒闭是创业者和资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愿赌服输,总比计划经济的巨额浪费要好。
这是个喜新厌旧的时代,资本更是如此。2014年属于O2O,2015年属于智能硬件,2016年属于直播、VR、无人机,2017年属于共享经济。这些“伪风口”伪到什么程度,关键看它们是否切实解决了人们的一些需求。毫无疑问,现有的所有共享经济试错,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假如几十元睡一次共享床铺,那的确解决了弱势群体的生理需求。假如19元一把雨伞能让人安然回家,那就是市场亮点。这样的共享应该来得更猛烈一些。